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海外资讯 >

一文读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痛点与发展趋势

   
文章分享:

  • 来源:能源发展与政策 梁伟
  • 电动汽车资源网讯:

    汽车工业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同时影响着能源需求与应用的走势。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正在改变着这一产业领域,用电力取代石油等一次能源消费,扭转污染性高耗能需求,使得能源发展向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不断演变。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从经济发展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能够实现多个技术领域的联动和综合应用,使能源、技术、产业以及交通领域实现多维度高度融合。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和产业提升,不仅能够推进能源加速转型,并有望进一步成为新兴的强劲增长点,助推整个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预计,随着更多的运作模式和创新思路涌入,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替代将来得更快。这一趋势也将加速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洗牌,抓住这次转型痛点,迅速掌握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而这样的企业将不再局限于大型跨国公司和老牌车企。

    一文读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痛点与发展趋势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处于发展初期,政策对产业导向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已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政策体系。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关键词主要包括:“规划”、“补贴”、“免税”、“政府采购”以及“双积分政策”等。

    一文读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痛点与发展趋势

    一文读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痛点与发展趋势

    一文读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痛点与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目前新能源汽车政策已经逐步形成了全环节、中长期、可持续的扶持体系,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探索用户市场的激励措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政策也将陆续出台,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保驾护航。

    2、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产业、研发、基础建设和政策创新方面已经呈现了明显的综合优势,具体发展现状如下。

    国内市场巨大,产销量持续提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总量的50%左右,并成为世界产业发展风向标。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9.4万辆,销量为77.7万辆,产量占比达到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表现突出,2017年销售的占比接近75%,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也显著提高,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有望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市场竞争主体更加多样化,产业链初具规模

    目前已有230多家整车企业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内资企业,外资车企凭借已有优势加速本土化,合资品牌车企因双积分要求也在加速产品的推出,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成为亮眼的新星。基于汽车工业成熟的产业基础,目前新能源汽车从整车到零部件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转型升级的速度也在加快,竞争格局飞快变化。

    整车研发实力先进,质量基本稳定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了解到,骨干整车企业都已经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等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高于行业世界平均水平。主要指标方面,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主流车型的续驶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领先企业的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达到了每公斤2瓦时,价格达到了每瓦时1.2元人民币。

    基础设施配套稳步推进

    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设施主要是充电桩网络正在日益优化,并形成了叫稳定的初步市场机制。目前国内充电网络建设在稳步推进,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的覆盖率大幅度提升,截止2017年年底,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1.4万个,同比增长了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新用户私人充电桩安装率超过80%。

    关键技术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取得新进展

    动力系统和集成技术进展迅速;驱动电机的关键部件和共性技术进一步突破;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技术进步加快,产能达到200G瓦时,基本能够满足产业化和市场需求,且性能指标稳步提升;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超过2公斤/升,双极板的研发和批量化也取得了技术进展。

    智能汽车研发制造迅速布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智能汽车是产业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布局的必争之地,一些传统汽车巨头和新兴创新企业已率先开展了布局,形成了先发优势。

    3、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痛点

    产品质量、用户体验亟需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研发制造水平存在差距,设计缺陷、电池续航能力、充电效率、组件损耗速度较快等问题突出,影响用户体验,一旦出现极端负面事件将打击原本就不够牢固的用户购买意愿,影响产业形象。

    高端技术门槛有待突破

    汽车制造是技术密集型、管理密集型行业,保证产品的高质量、高一致性和持续稳定的生产门槛相当高。新能源汽车现阶段产业链技术短板比较明显,短期内很难有整体性突破。尤其是智能汽车研发制造领域,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差距,技术成熟可靠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大规模量产短期内无法实现。此外,国内企业对燃料电池的技术储备相对缺失,还需要一定时间来积累和成熟。

    充电基础设施布局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为3.5:1,随着新能源汽车车辆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显现,整体规模仍显滞后。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50万个,与同期新能源汽车500万辆目标的发展规模仍然不匹配。此外,目前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不到15%,凸显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另据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了解到,现阶段充电桩运营企业基本处于布局阶段,很难实现盈利。

    缺乏与清洁电源侧的联动

    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将更大的促进二者的综合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对构建智能化、集约型能源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源主要依附于充换电基础设施的规划设置,对电力来源没有特殊要求。这些电力需求可以由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为可再生能源创造更多的消纳空间,同时相互作用产生更多高效的应用形式。

    补贴退坡和双积分制度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时间线已经明朗,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上贴合用户需求,以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双积分制度将很快落地执行,也抬高了进入门槛。上述两项政策将影响近期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势。此外,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设置地方目录,消费者选择车型空间被压缩,抑制了产业发展活力。

    后市场流通和售后服务滞后

    由于电池耐用性等因素的限制,在二手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估值普遍低于初始售价相同的传统燃油汽车,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也存在空白。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质保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不尽相同,售后服务配套体系滞后,对培育消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与展望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目标,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截止2017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53万辆,以目前产销量增速计算,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政策方面,2020年电动汽车财政补贴退出和已确定,双积分政策也将很快正式实施。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配额,开拓共享汽车新市场,完善充电设施建设措施等方面的措施还将继续推进。有关新能源汽车综合能力和排放的技术标准也将更加健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创新还将继续进行,预计将从碳交易制度、电价改革、商业模式创新、自动驾驶规划布局、多样化动力源等角度入手。

    技术方面,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最主要的发展方向。预计产业将进一步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并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实施,发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平台,进而推动自动驾驶上路,最终逐步进入市场应用阶段。新能源汽车也将演变成移动的个人应用空间和交互终端,甚至是电力互联终端。

    市场方面,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租赁等新兴商业模式将出现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将从单一的提供汽车产品,逐渐地向产品、服务、充电、运营等多个环节组合和新型商业模式转变。

    设施方面,充电接口将进一步形成统一标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中私人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领域将保持稳步增长、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区域车桩比将进一步优化、充电服务平台将整合发展,同时智能化发展加速,与可再生能源微网等多种电源形式更加深入的融合互动。


  • 联络电话: 010-82800761
  • 邮箱:nev@cada.cn 传真:010-82800827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秀水街道号外交公寓1号楼房单元62室 微信公众号:NEVCADA2016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17072783号-1  技术支持:北京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