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海外资讯 >

新能源汽车进入超充时代还要多久?

   
文章分享:

电网功率不够,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充电车型少、兼容难……

新能源汽车进入超充时代还要多久?

阅读提示

有调研显示,充电慢是新能源汽车用户补能的核心痛点之一。今年以来,多地相继出台政策,提出超充站建设提速。不过,超充站建设面临着电网功率不够,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充电车型少、兼容难等问题。业内人士建议,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充电设施运营商等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超充之城”的建设。

“我在小程序上看到这里可以充电,就顺路过来,不到10分钟就充满电了。”近日,在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深高速长圳服务区,市民米先生首次体验了新能源汽车超级快充,连连感叹非常快速、便捷。

“一秒一公里”“一杯咖啡,满电出发”……近来,全国多地提出打造“超充之城”,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加快超充站建设。

新能源汽车超充时代已经来临?对此,业内人士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超充技术的应用将为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不少改变,然而目前超充站建设仍面临电网功率不够,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充电车型少、兼容难等问题,需多方共同发力,加强产业合作,优化充电网络布局,建立超充设备建站专项补贴等。

充电慢是补能痛点

“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渗透,然而,目前充电运营服务以普通的直流快充桩为主,充电时间相对较长。”深圳巴士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天顺介绍。

深圳市民麦先生是新能源汽车“忠粉”,但考虑到出行方便,他还是选择了混合动力车。他坦言,若是超充桩数量足够多且便于手机查找,他会考虑换成纯电动车。

根据亿欧智库调研,在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方式中,慢充占比超50%。在使用公共快充桩充电时,充电时间大于40分钟的占比高达44%,也是用户补能的核心痛点之一。84%的用户对超充补能表达了认可态度,市场期待度较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超充补能是未来趋势。今年以来,多地相继出台政策,超充站建设提速。日前发布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再次吹响深圳的“超充之城”建设号角。根据规划,到2023年底,深圳将建成不少于150座公用超充站;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不少于300座公用超充站。

加速推进“超充之城”建设的不止深圳。例如,北京对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奖励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公共充电设施的运营奖励中,超充桩最高补贴216元/千瓦·年;广州推出“超充之都”计划,明确支持超级大功率快充技术,着力建设多层次多种类多场景的充电体系;海南则发起“超充之岛”建设计划,提出2025年建成超400座超充站……

加油般的充电体验

“30分钟电量从20%到90%。”深圳市民高先生每周末都会到景田沃尔玛超级充电站充电,插上充电枪,进去超市逛一圈买点生活用品,出来就充满电,凭充电记录还能免费停车。

“一秒一公里”,让消费者有加油般的充电体验。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介绍,与普通60千瓦充电桩相比,超充桩的充电速度最快为普通桩的10倍。

超充与快充、慢充的主要区别在于输出电压、电流的不同。谈及超充技术亮点,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韩涛表示,超充、快充是高功率直流电充电,超充充电功率一般为360kW以上。超充480kW可以5分钟增加续航250公里,基本10分钟可以充满;快充一小时内充满80%的电量;慢充基本要充一晚才能充满。三者使用的充电枪也不同,超充只能用液冷枪,极大地降低车主操作难度,而快充、慢充的常规枪线较粗且重量更重。

记者了解到,由深圳巴士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福田深康超级充电站,将光伏站、储能站、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融为一体,实现了“多站合一”。

仍然面临诸多难题

多地竞相建设超充站,是否意味着超充时代即将开启?受访企业均表示,超充设备建设仍面临痛点,主要体现在电网功率不够,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充电车型少、兼容难,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等方面。

“超充设备技术难度更高,不仅需要充电功率更大、速度更快,还要保障安全可靠,所以需要升级电网、增加储能系统、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需要大量车辆使用,提高超充设备的利用率,才能达到站点预期的收益。”韩涛直言,目前市场上支持超充的车型不多,超充车辆的发展滞后于超充设备的发展。不同车型的超充兼容也有区别,需要不同的接口和功率。而目前,“Chaoji”充电标准刚刚发布,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时间。

针对目前市场上支持超充的车型少问题,陈天顺认为,从产业角度而言,在推进超充站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加快超充车型技术迭代,使更多车型能够兼容超充效率。另一方面,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给予建设超充站的企业一定政策补贴支持。

对于如何推动超充站进一步落地问题,韩涛认为,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充电设施运营商等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超充之城”的建设。同时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超充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升充电设施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记者 刘友婷)


来源:东南网

  • 联络电话: 010-82800761
  • 邮箱:nev@cada.cn 传真:010-82800827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秀水街道号外交公寓1号楼房单元62室 微信公众号:NEVCADA2016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17072783号-1  技术支持:北京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