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海外资讯 >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展望

   
文章分享:

演讲嘉宾:方杰(Jay Fang),IHS Markit 大中华区轻型车动力系统及合规分析师

首先来看CAFC积分,也就是常说的企业平均油耗积分的合规性要求。大家都知道在2020年以前,使用第四阶段的版本,从2021年开始,将进入第五阶段的油耗积分的考核区域。具体的变化包括:第一条是关于单车油耗目标值的计算公式差异在过去是采取了不同的整备质量区间,对应不同的具体的单位数值。新的计算方法,采用了公式化的处理方式,对于不同的整备质量进行了更严格更细化的计算。 第二个区别在于测试工况的转变在第四阶段采用的是NEDC的测试工况,但是在第五阶段将采用WLTC测试工况,两个工况最大的差异其实在于怠速的时间以及加减速时间的变化。简单来讲WLTC工况下,它会比NEDC工况的怠速时间缩短约13%左右,但是其加减速的时长增加了40%左右,所以在WLTC工况下,对于传统能源的乘用车,一般测试结果得到的就是单车油耗会增加10%~15%左右,也就是说整体的油耗测试压力会有所增加。 第三条是对于新能源NEV以及节能汽车ESVEnergy Saving Vehicle),这两种类型有不同的CAFC优惠系数以新能源为例,2021年是2倍的优惠系数,到2025年逐渐缩减到1倍。对于ESV,从2021年的1.4倍缩减至2025年的1倍。 最后是每一年的CAFC优惠系数2021年是123%,2025年降到100%。换句话说到2025年,我们会严格以公式中的单车油耗目标值进行考核,所以对于2025年整体的油耗压力是明显要比2021年大很多的。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展望

接下来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展望。首先是2019年到2027年这段时间内,IHS Markit对于整个中国市场的 xEV的预测,x是广义的电动化能源,首先看BEV产量,2019年到2020年,是基本持平的状态。但从2021年开始,会进入比较稳定的增长期,到2025年,中国BEV乘用车大概会到达450万辆左右的水平。

另外大家比较关心的新能源车型是PHEV,从2019年到2027年,我们认为它的增长还是比较持续和稳定的。2025年BEV大概会占整个乘用车市场的17%左右,PHEV预计会占6%左右。换言之,2025年新能源车预计会占整个乘用车市场的23%左右。

对于FCEV,即燃料电池,中短期来看在乘用车市场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燃料电池更多的是在商用车的领域。

对于FHEV,即不插电强混,这一车型的增长还是比较可观的,但目前FHEV主要集中在日系的OEM,比如丰田、本田。未来,会有更多的自主品牌推出相应的FHEV的产品。

接下来是MHEV,即轻混,IHS Markit定义的轻混要比市面上常见的48V略微广泛,包括12V、48V以及24V轻混。举例来说,12V的轻混,如奥迪新上市的A4和A6,采用2.0T轻混的技术路线,在IHS Markit的数据库中,该款车型就归类为MHEV。而24V的轻混,则主要以马自达为代表。

最后对于不带启停的ICE,到2025年,其比例基本上已经降到10%以内,大概就6%-7% 的水平。到2030年,我们认为乘用车市场上几乎没有纯ICE的产品,换言之,启停或者48V P0就会是传统能源车的标配。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展望

对于不同的技术路线,尤其是不插电情况下,我们列出了主流的12伏到48伏,再到高压的技术方案。简单来对比一下,首先我们来看基础评价指标:附加成本,附加成本指的是对比于纯ICE车辆,从12V启停、48V P0、48V P1、48V P2,再到高压的P2以及高压的双电机DHT,分别所增加的物料成本。然后通过节油率指标来进行衡量,节油率也是对比于纯ICE车辆而言,例如48V P0,预计它的附加成本,以2025年为例,可能增加2700元人民币,其带来的节油率是10%左右,从而计算出性价比,即270元每1%的节油率。采取这样的对比思路,参考右侧图表,横轴是节油率,纵轴是对应的附加成本。可以发现,从发动机启停,到较高层次的双电机DHT的混动方案,附加成本跟节油率基本呈现近似直线的正比关系。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展望

那是否可以完全定义为线性或者说正比关系?请参考下图。现在横轴还是节油率,把纵轴改成性价比,即附加成本除以节油率,可以看到,性价比并不是完全不变的,准确来说是在发动机启停到 48VP2的这一区间,其性价比其实是越来越低的。48VP2之后,其性价比开始逐渐持平。换而言之,如果纯粹追求性价比的话,到2025年,发动机启停其实性价比最高,但是启停的节油率远远满足不了我们2025年单车油耗的目标值。那么,综合考虑性价比和节油率的话,我们认为48V P2及以上的混动路线在中长期来看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而对于48V P2及以上的混动路线,具体采用哪种方案,主要还将取决于OEM的技术储备以及国家政策法规(例如新增的低油耗车型定义)的影响。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展望

演讲嘉宾:崔东树,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目前呈现较好发展态势,而在传统车市场来看,从2007年到2017年,整个世界汽车市场的增量达到了2500万台的规模,其中中国增加了2000万的规模,而其亚洲其他地区增加了500万的规模,其他地区并没有太大的增长。 中国占据世界轻型车市场30%的份额,但从2017年以来,整个车市呈现顶部下行的压力,这种下行压力在2018年、2019年、2020年都呈现相对走势较大的压力之中。在这种走势之中,我们认为转型新能源是重要的新的机遇点,尤其对中国而言,中国整个产业链呈现整车强、零部件弱的特征,而我们又有强大的像电力体系的支撑,在中国,想新能源车转型是良好的机遇。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展望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世界新能源车目前发展中呈现较大的电动化发展的趋势,从上世纪末的油电混动开始逐步的转到纯电动为主的发展的线路。现在,以纯电动、插电混动新能源为主的新能源车总体占比已经达到了50%以上,而其中纯电动占比也占到了狭义新能源车的68%,也就是2/3的是纯电动,1/3的是插电混动。 今年应该说1~6月份,总体来看下滑15%,三季度增长了60%左右,全年来看,我们预计将达到250万的水平,总体实现一个较强的正增长的良好的态势。这种较快增长的原因在于,去年上半年的高基数,总体世界新能源车表现相对较强,而今年从上半年开始,低位起步后,下半年呈现一个良好的快速发展的态势。 世界新能源车呈现板块化、差异化发展的特征,其中,欧洲新能源车从2018和2019年的大概占到20%多的份额,逐步上升到今年占据44%的份额。而中国的新能源车从2018和2019年占据50%以上的份额,下降到今年占比38%的份额。可以看到以美国特斯拉、德国大众、现代为主的三家企业的新专车发展是相对较快,而中国的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以及奇瑞,和上汽集团等,总体来说表现的并不是特别强,因此今年呈现出以欧洲为主的发展特征。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展望

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目前呈现相对艰难回暖的态势,中国的新能源车发展在20 15年实际上是以客车为主的快速发展,客车占比达到33%,而且对电池的拉动也极其巨大。到了今年,新能源客车的占比仅5%左右,而专用车占比也只有6%。新能源的狭义乘车的占比达到83%,呈现新能源车以乘用车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按此计算,乘联会认为今年新能源车在中国将呈现正增长的态势,乘用车突破110万,同比增长4%,甚至可能达到115万以上的水平,表现相对良好。 新能源车行业产品的情况,总体来看,新能源车的厂家数量在2019年达到224家,达到峰值后,2020年回落至211家。其中乘用车生产商达到65家,而客车的生产商为75家,专用车130家,由于部分企业属于乘用车、专用车各方面协同发展,所以总数量在211家,而乘用车的纯电动车从2019年的78家推出新品,降到今年61家推出新品。总体来看,竞争在逐步的趋于集中化。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展望

而从产品表现来看,整体表现良好。百公里电耗,乘用车的电耗水平从2016年的16度电降到了今年的13.4度电,且纯电动今年降到12.5度电的水平。与此同时,车辆的电池用量也在不断提升中,体现中大型车发展较快的态势。

今年平均电池电量达到51度,较2016年的29度得到大幅的提升。客车电池的装机量,2019年和2020年基本维持在40度之上,总体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纯电动车的装机量,现在稳定在200度水平。乘用车的大型化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推动了产品的适用性较强,整个续航里程得到明显的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充车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144的相对较好水平,而客车也达到150的相对较好水平,纯电动客车达到152的水平。总体来看,产品技术的提升呈现良性的较好的发展的态势。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展望

对未来的新能源车发展,乘联会认为将呈现一个较好的高增长态势。尤其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下台,拜登政府重新回归领导地位之后,美国从石油发展逐步转向新能源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使整个中国、欧洲、美国的新能源车的竞争,在未来将进入全面的充分的竞争局面。 

在良好充分竞争的基础上,中国对疫情的很好控制,带动了中国产业链稳定发展,对车市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法国,还有德国等目前的疫情仍然比较严峻。这种情况下,也使中国出口得到较大的增长。防疫物资等出口的增长相对较强,中国的今年的经济增速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是正增长的国家。在此经济背景下,整个新能源车发展对产业链将起到极其明显的拉动效果。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展望


来源:盖世大V说

  • 联络电话: 010-82800761
  • 邮箱:nev@cada.cn 传真:010-82800827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秀水街道号外交公寓1号楼房单元62室 微信公众号:NEVCADA2016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17072783号-1  技术支持:北京APP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