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海外资讯 >

新能源汽车完美逆袭 智能化发展成行业共识

   
文章分享:

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直面疫情、补贴退坡、油价下降等多重冲击,在2019年销量下滑后,走出了一条“v”型反转的逆袭之路,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何去何从,又有哪些方向值得关注?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投资机构和产业链企业,试图管窥行业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

迈入市场化元年

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到111.9万辆、110.9万辆,销量同比增长3.9%,实现了累计销量增速年内首次转正。根据工信部预测,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30万辆,同比增幅接近8%,超出市场预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过去的公共领域、限牌城市占大头的市场需求结构,2020年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且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2020年也因此被行业定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元年“。

据日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身处新能源汽车行业洪流,江汽集团思皓新能源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汪光玉切身感受到了产业蓄势待发的动能:“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渐成熟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内外车企纷纷斥巨资投入,预计2021-2030年将进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十年’。”

安徽金通智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通智汇)也嗅到了产业发展风向,旗下管理的多只基金均投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金通智汇董事长夏驻兵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目前,欧洲和其他海外市场也对行业发展持积极态度,让已经掌握先发优势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有了走出去的动力和实力。”

2020年,除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爆款车型持续热销外,传统车企亦不甘示弱,重磅推出五菱宏光MiNI、比亚迪汉EV等爆卖车型,前者销量已连续3个月高居新能源汽车榜首,大有直追甚至赶超之势。

“新能源汽车目前处于产业上升期,但整个行业还不算很成熟。”独立汽车分析师张翔在认可行业发展的同时,亦表示了担忧,“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相较燃油车还处于较高水平,影响市场购买力;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还有待提高,再次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备仍待加强。”

智能化方向势不可挡

“2021年,将是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元年,智能化产业链相关企业即将迎来大发展。”夏驻兵直言。

国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周俊宏也认为,汽车行业2021年可能出现电动化向智能化主线上的切换。“从2019年下半年至今,大家拥抱更多的是电动化的行情主线,主要来源于中美欧三地加码纯电,在政策端、供给端及需求端出现持续的利好共振。而市场对智能化的热情其实从未衰减,主要受产业处初期、行业标的稀缺的限制。”

“目前,电动化标的的估值已不低,而科技巨头和传统车企纷纷参与汽车生态的转型,软硬件在开发、供应及功能发布上逐渐分开,行业将建立对汽车软件体系和新商业模式更深的认知。”周俊宏告诉记者。

与上述判断不谋而合,张翔也高度看好智能化发展方向,他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属性会越来越强,生态系统也会越来越丰富,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企业将获得市场更多发展机会。

“随着各种车规级传感器的普及,预计更高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将会面市,我们预测2021年国内制造的搭载激光雷达等先进传感器的新能源汽车将量产上市,或达到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标准。”

夏驻兵进一步分析道,“未来相关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另外,随着特斯拉国产及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的大幅增长,核心零部件,如汽车芯片、底盘系统等的国产替代趋势已逐步凸显,相关版块值得关注。

在技术路径方面,汪光玉认为未来新车驾驶辅助系统搭载率将不断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达到新高度,关键技术领域如自动驾驶芯片、电控IGBT等有望迎来突破。

从更顶层的角度来说,智慧化或将彻底改变产业生态。汪光玉告诉记者:“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生态将从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除技术端外,夏驻兵认为上游资源端也将迎来“春天”。“受益于行业复苏供需格局显著改善,六氟磷酸锂/溶剂/电解液/正极材料等产品价格有望持续上行,相关产业链面临较好发展机遇。”

在张翔看来,处于产业链核心的整车企业和电池版块也将广受青睐:“具备爆款车型的整车企业以及具备关键电池技术的企业,能够建立参与市场竞争的护城河,在未来将更有看点。”

具体到电池路径方面,周俊宏认为,大家会对产业趋势持续跟踪,对三元、磷酸铁锂或者更远期的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路径发展进行判断,对确定性高的环节不吝给予高估值。


来源:证券时报

  • 联络电话: 010-82800761
  • 邮箱:nev@cada.cn 传真:010-82800827
  •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秀水街道号外交公寓1号楼房单元62室 微信公众号:NEVCADA2016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京ICP备17072783号-1  技术支持:北京APP开发